个人介绍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主讲教师:龚永辉 等

学校: 广西民族大学
开课院系: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专业大类: 民族学
开课专业: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学分: 1.5
课时: 24
几十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矛盾愈演愈烈,战乱连绵、动荡不安。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守望相助,共有家园和谐壮美。原因之一,在民族理论政策与国情的差异。通过本课程,你将了解中国共产党民族事业的方针政策及其国情根源,领悟中华复兴伟业的民族大义,从而自觉加入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和壮”之旅。
原创团队

 

 龚永辉教授,拍摄:1-17 讲、56 讲

龚永辉,男,壮族 自80年开始从事民族问题研究,90年代晋升为研究员。新世纪以来担任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硕士生导师、民族学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二级教授。多届次荣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中论文《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体系》(《民族研究》,2007年第1期)于2008年获第十届一等奖,专著《让和谐化成民族的素质——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的三化探索与实施》(民族出版社,2012年)于2014年获第十三届一等奖,呈送给俞正声主席的咨询报告《两“最”之问的三字答卷》获广西第十四届一等奖。此外,十一五期间主持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十二五期间主持了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并于2009年和2013年连获两届自治区教学成果特等奖。2017年启,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构建中华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少数民族视域研究”。2018年,主持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9年,被评选为全国优秀教师、民族团结模范个人。



杨社平教授拍摄:38-45 讲、50-53 讲

杨社平  广西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侗族 1986年广西民族学院(今广西民族大学)数学专业毕业。现任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数学教研室主任,广西民族大学副教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导师,1998年在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进修,200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访学。多年来致力于跨学科、跨层次的教学与研究,主攻方向为分形思想方法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主持省级课题一项,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六项。2009、2012年两次获得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016年获得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著有专著《课改分型论》,担任本科精品课程特色教材《民族大义十二和建导纲要》与精品课程后续建设纪实著作《课改撷英录》的副主编。



郭亮副教授,拍摄:27-37 讲、46 讲、47 讲、54 讲

郭亮,男,仡佬族,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理论与政策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教学及研究。教学方面,曾荣获广西高校教学成果特等奖、广西民族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广西民族大学优秀教师等奖励及称号,主持广西高校一流本科课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科研方面主持 “百色民族家园位育探索数据库建设”等科研项目;凭《两条新思绪,十年迥异途———关于民族理论创新思维的一个比较》获广西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高校普遍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的一条中和路径——聚焦“民族大义56讲”系列微课的分形特征》(排名第二)获广西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荣获自治区政府颁发的二等奖。


梁鑫博士,拍摄:18-26 讲、48 讲、49 讲、55 讲

梁鑫,女,民族理论与政策博士研究生。2013 年起,以硕士研究生身份协助主持人承担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至今系统讲授了 12 个学期三十多个本科班级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同时,参与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民族和谐发展情趣建导课堂》的拍摄与组织,参与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讲课,单独拍摄一节资源共享课。2015 年以博士研究生身份参与系列微课“民族大义五十六讲”的研究,拍摄了 10 讲系列微课,全面参与翻转课堂打造。在课程实践的基础上,担任《课改撷英录》编务和其他教学研究,发表《雍和情趣建导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设计之三》、《休和情趣建导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设计之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札记之二》、《2014 年第二届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治论坛综述》、《“汉部族”“少数族群”与民族概念中国化——论中国民族话语体系形成前后的“三胜”大势》等五篇论文。

博士毕业后,在国家社科基金 17ZDA153 号重大项目中应用本项目成果,协助编辑《民族理论研究》辑刊,发表了《百色世居民族“三交”探索之一:交往概述》、《百色世居民族“三交”探索之二:交流耙梳》、《广西壮族自治区 60 年民族工作调研报告》、《帮成壮和:南宁民族团结进步经验的典范意义》等四篇文章,以《“民族团结进步的广西实践——广西民族团结进步 60 年研究报告”》一文获自治区民宗委颁发的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民委颁发的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同时,积极参与自治区本科示范课程建设,作为新一代骨干协力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轻量型混合化金课建设模式。

刷新团队

 

课时:第八讲、第九讲

何叔涛,云南民族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白族,通晓多种民族语言,有丰富的田野调查经验,善于把民族理论的宏观视野与民族学的微观世界相结合,教学中能够因材施教,从不同民族、不同专业的实际出发…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民族问题研究与本课程教学,编纂《民族理论教程》被评为云南省高校自编优秀教材,多次获云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优秀科研成果奖。其代表作《斯大林民族定义评析即对现代民族特征的探讨》、《论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自我意识》、《民族概念的含义与民族研究》等论文受到受到前苏联著名学者A·M列舍托夫、刘克甫(克留柯夫)和国内知名学者熊锡元、彭英明、修世华、徐杰舜、贺国安、王希恩等人的重视与好评,并在国内学术界引起有益的学术讨论。


课时:第十一讲

张峻 西南民族大学博士,主要从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本科选修课程)课程教学。成果丰富,主持过国家民委课题“中国历史上的族群迁徙研究”;四川省规划办十五规划课题“四川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研究”;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二十世纪民族问题》;国家民委科研项目《建国后民族历史记忆建构中的几个问题》;西南民大青年重点课题《少数民族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社会融合问题研究--对四川民族地区的实证研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论秦汉时期的民族迁徙》(论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8期刊载;《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理论与20世纪的民族问题》(论文)《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2007.(2);《全球化形势下的民族主义与阶级斗争》(论文)《世界民族》2007.(5)。


课时:第十二讲、第十六讲、第四十八讲

熊坤新,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男,汉族,1953年生。我国民族伦理学学科开创人、我国民族伦理学大师、中央民族大学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国杰弟子。中国民族伦理学会理事,兼任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改革开放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地球协会会员,全球华人祖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市中日关系史学会理事,韩国岭南大学兼职教授,先后在国家级报刊发表论文350余篇;学术专著30余部,累计达300多万字,其中多篇论著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级和省部级多项课题,其中《民族伦理学》为熊教授的代表作,也是这门学科的开山鼻祖。熊教授研究的范围涉及民族问题理论、民族伦理学、民族法学、藏学、印度民族文化研究等诸多领域。,熊教授之业绩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家大字典》(英文版)、《世界名人录》、《中外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高校教授大典》、《当代中国著名民族学家百人小传》等书中。


课时:第十五讲

朱永梅  枣庄人,西南民族大学讲师,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博士,主要从事民族理论特别是民族教育理论研究,长期专心于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成果颇丰:《非均衡模式下藏区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科学地分析了藏族的现状,为现代藏区的发展提供了可行之策。《现代性转型背景下藏区政治参与问题思考》,较理性的探索了,在世界大背景下各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平等问题,利于民族共同繁荣。《论民族中等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及其实现形式——基于四川省“9+3”免费职业教育模式的思考》,须坚持教育供给上的公益性。提出:四川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模式是民族中等职业教育公益性独创性的实现形式,在管理模式、经费投入、资源分配、就业等方面公益性特征突出。


课时:第十三讲、第十八讲

朴婷姬,大连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女,朝鲜族,196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书记、副院长,兼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延边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务。现为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双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族教育学会预科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专家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教育、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民族问题理论等。著有《中国朝鲜族与在日朝鲜人社会比较研究》、《社会心理学》等,发表《试论跨国民族的多重认同》、《中国朝鲜族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等数十篇论文。


课时:第二十二讲

高琳老师,西南民族大学民研院讲师,曾在新疆大学社科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进行宗教学方向学习,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藏学研究所研究藏彝走廊。其《藏传佛教在新疆的兴起和演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获新疆大学06级优秀毕业论文,《新疆双语教学现状及对策》获得第三届全国民族理论研究生学术论坛二等奖。其它学术论文有《麻扎朝拜中萨满文化的生存及原因探析》、《传说的发现、版本流变与文本价值——以岷江上游羌族的“羌戈大战”传说为例》。


课时:第二十四讲、第二十五讲

王颖,新疆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1979-1983年,在新疆大学历史系学习,获得学士学位。1983年开始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马列部)民族理论教研室任教。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主讲《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政策》等课程。先后主持、参与并完成各类课题项目8项,发表学术及教研论文近30余篇。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首批精品课程和自治区首批思想政治理论重点课程负责人。200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优秀教师、新疆大学教学名师及自治区师德先进个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


课时:第二十六讲

郎维伟老师,西南民族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满族,2001年任四川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四川省民族法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民族理论与政策、藏学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已在《民族研究》、《西藏研究》、《贵州民族研究》、《中国藏学》、《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宗教研究》、《民族研究会讯》(台湾)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3篇,独立或合作出版著作12部。近年发表的《从藏族人口变迁看新中国人口政策对藏族生殖权和发展权的保护》、《蒙、藏、回、满等少数民族对抗日战争的杰出贡献》、《高考招生录取的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教育权利的平等》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课时:第三十三讲

     张建军,新疆大学副教授,男,汉族,1975年出生,共产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重点学科负责人。 

       1994—1997年在昌吉师专学习,2001-2004年在新疆大学社科部民族理论专业学习,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08—2011年在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专业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主要讲授《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历代民族政策研究》等课程。主持并参与教育部课题2项,发表论文18篇。精品课程建设主要成员。2005年、2006年获第三届、第四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排名第五);2008年获“第八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文科组一等奖(排名第五)及新疆大学多项奖励。


课时:第三十四讲

纳森老师 男,西南民族大学讲师,蒙古族,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硕士毕业生。曾主持《民族团结——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观和民族观》、《我国当前部分哈萨克族民众外迁问题研究》教育部西部青年项目等重要课题,并参与多项重大课题研究,成果丰硕。2010年与2013年两次被评为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优秀教师,2011年12月参加由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主办,在中南民族大学承办的 “2011年度民族院校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观摩会”讲课比赛获二等奖


课时:第三十五讲、第三十六讲、第三十七讲

    严庆(1970~),男,汉族,河北乐亭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研室主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政府学院访问学者。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被评为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科青年学者。2016年被评为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

    主要社会兼职:国家民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民族教育学会理事、民族关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民族教育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政治学、比较政府与政治、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教育。合著、参编学术著作1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项目以及中央统战部等省级以上课题8项,主研省级以上项目16项。已在《政治学研究》、《民族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获得荣誉:国家民委调研报告一等奖;负责任的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全国内地办学荣誉工作者。多次参加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政法委、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教育部的政策咨询,执笔《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十二五”规划》。


课时:第四十九讲

来仪老师,女,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博士生导师。西南民大教学名师、民族理论与政策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在国内多种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杂志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撰写、主编、参与著作多部。是民族理论全国统一使用教材的主要编写人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西部项目1项;主持国家重大招标项目一项;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多项;参与各级研究项目多项;获省部级奖多项。


课时:第十讲

关冰老师,北部湾大学教师,男,汉族,2015年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毕业,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现任钦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分团委书记。曾发表《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札记之五》一文;曾参与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西民族团结教育地方课程研究》;参与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中心2016年度科研项目一项;完成导师著作《龚永辉文集》的编辑及校对工作。


课时:第十六讲、第四十一讲

田娇,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新闻传播教研室专任教师,土家族。曾在本科及硕士期间接受了新闻传播知识洗礼,并且在央视七套《聚焦三农》栏目、腾讯科技频道有着出色的表现,更好地将知识化成了能力。此外,在媒介文化、新媒体传播方面,愈耕愈深,参与编著了《媒介融合背景下出版业发展创新研究》,积极参与了《全球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3)》课题,并且主持了课题《微博客科学传播案例研究》(已顺利结项)。


课时:第十九讲、第二十讲

吴英,广西民族大学教师 2003年入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工作。工作期间参与众多科研项目,具有代表性的有《民族院校“四个新一代”大学生装培养机制建设研究》、《民族院校中以校园文化建设推动美育实施的研究》、《新形势下构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模式的研究》 、《社会视角下的广西民间音乐》等,较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有《论公共部门战略变革能力提升的途径》、《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试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完善民族院校育人机制 培养“四个新一代”大学生》、《民族院校公共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以“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为例》等,对民族院校的大学生培养机制建设有献计献策。在工作期间,吴英老师参加了由本校民社学院博士生导师龚永辉教授领衔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参与课程讲解与建设。


课时:第二十一讲、第二十七讲、第五十一讲

杨学明  民建会员  广西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广西戏剧与影视学类教指委委员、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广西文促会朗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民建广西区直工委副主委、民建广西文化委副主任等。长期致力于广播影视语言和口语传播研究,作品曾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著有《节目主持艺术研究》、《当代播音员主持人口语传播艺术研究》等著作、教材,连续多年受邀担任全国全区演讲及朗诵大赛评委,为区内外部队、机关、企业、高校进行公益讲座近千场。个人曾获“全国优秀特长生指导教师”、“全国优秀民建会员”、“民建社会服务先进个人”、广西民族大学“教学十佳”暨“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等荣誉称号; 2015年,入选广西首批“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课时:第四十二讲

陶艳兰,女,瑶族,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教研成果:2014年主持广西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7年参与南宁市社科院课题项目;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等。

教学获奖:2012年全区高校思政课“精彩一课”一等奖; 2014年广西高职院校思政课微课比赛一等奖;驻邕高职校演讲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全国高职院校思政课微课比赛优秀奖;2016年广西高校思政课“精彩一课”二等奖;粤桂琼赣滇五省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


课时:第四十四讲、第五十二讲

樊立彬  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教师,土家族。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院,获传播学硕士学位,曾就职于福莱希乐国际传播咨询有限公司(上海)。主授课程为《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传播史》与《公共关系学》,曾指导学生于2015年荣获第五届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大赛一等奖。在《新媒体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应用研究》期刊中,就新媒体时代的特性以及民族文化传播现状展开探讨,分析新媒体的发展对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影响,并提出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民族文化传播的一些列对策,对民族文化的传播作出贡献。


课时:第四十五讲

梁罡 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民族理论与实践。2016年获广西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和2016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通过《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实践探究》、《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分析》、《党的民族政策在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中的建构研究—基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的实证分析》等来分析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理论对于解决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作用。


课程介绍

课程概述

本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统领民族理论政策内容,构成12个专题。每专题下设4~5讲微课,加上导言和结语各一讲,共有微课56讲。这56讲微课,每一讲都与中国梦息息相通,每一讲都是中华民族共有家园建设的微言大义,故而统称“民族大义56讲”。它的前身是2013年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打资源上传的“民族大义12和”。为贯彻落实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2015年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特重新设计,由龚永辉、杨社平、郭亮、梁鑫四人联讲,制成“民族大义56讲”原创版。随即通过“翻转课堂”展开“习研演练”,在课堂位育、课际链接乃至校际链接的基础上寻求刷新,现在推出的已是11所高校25位同行联袂主讲的升级版。希望通过更多志同道合者参与刷新,成为更加富有魅力的“民族大义56讲”。

有大规模在线开放平台的支持,学习者可以直接通过在线学习完成认证,通过认证者还可以申请参与刷新。 无论是谁、从什么角度、以什么创意刷新,“民族大义56讲”的根本宗旨不变,基本格局不变。其根本宗旨就是:让和谐化成民族的素质,怀壮志走向祖国的明天。其基本格局就是由“民族大义56讲”构成的以下12个专题: 1、生成于中国本土的民族概念;2、民族历史范畴及其族性规律;3、我们所处历史阶段的族性国情;4、国家治理视角的民族问题概念; 5、依法保障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6、守望相助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7、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  9、 加快发展民族文化和建立公共服务体系;  10  加强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  11、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12、担当民族大义守护中华民族共有家园。在这些专题的框架内,以不断刷新的56讲引导习研演练,与时俱进地体现课程的讲习性质。


本课程集理论学习、实践认知于一体的思政课程。理论学习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基本理论;实践认知主要是指通过习研演练的自驭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课程内外自主参与学习并运用相关民族理论与政策知识指导实践生活,从而牢固树立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


 

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政策及其制定的依据,树立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增强各族学子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共产党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促进各族人民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实现全面小康与伟大复兴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参考教材









课程评价

课程章节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

京ICP备1004054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